SEMINAR TYPE
Lecture Series on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TIME
2020-6-5 ,14:00-15:30
PREFERRED LOCATION
Online Zoom Meeting Link: https://us02web.zoom.us/j/81009084149?pwd=MHJOZGF4MTJ1MHlVemNFSDVwY2pydz09
Meeting ID: 810 0908 4149
Password: 564192
SPEAKER
Xunming Ji,
MD, PhD, EMBA
Vice-president,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Director,
Beijing Institute for Brain Disorders
吉训明 博士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
TOPIC
Translation from Science to Clinic,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远隔缺血适应用于脑卒中救治的临床转化研究
HOST
Dr. Dai Zhang
ABSTRACT
Sublethal hypoxic or ischemic events can improve the tolerance of tissues, organs, and even organisms from subsequent lethal injury caused by hypoxia or ischemia. 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termed hypoxic or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HPC or IPC) and is well established in the heart and the brain. This lecture is about HPC and IPC with respect to their translation from science to clinic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especially for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SPEAKER BIOGRAPHY
Prof. Xun-ming Ji (MD, PhD, EMBA), as a Chief Physician and Doctorial tutor in neurosurgery, is the Vice-president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Director of Beijing Institute for Brain Disorders. He has been elected as the ‘China National Funds for Distinguished Youth Scientist’, the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Cheung Kong Scholars Program’ and State Council Expert for Special Allowance.
Prof.Ji engages in the research of stroke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 including the thrombolysis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protective therapy,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 of adaptive protection treatment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venous disease.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500 papers and one book -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for Acute Stroke”. He received seven Provincial-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wards, including the First Prize of Medical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First Priz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因工作需要,经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京脑科学中心”)主任办公会会议决定,聘请CarlosIbáñez教授出任代理副主任。
Ibáñez教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北京脑科学中心的国际科研合作,协助北京脑科学中心主任制定运营和未来发展战略,使北京脑科学中心成为国际一流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机构。CarlosIbáñez教授目前已启动建立其北京实验室,出任北京脑科学中心特聘研究员,及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资深研究员。
近日,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总工会联合下发表彰决定,授予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莹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
李莹于2007至2013年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就读博士,主要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从事神经—免疫调节方向的研究。2013年4月至2019年7月在哈佛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开展博士后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主要以小鼠为模型,研究社会信息在大脑中的编码机制。2019年8月起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担任独立研究员,从事动物社会行为和情绪方面的研究。
自2011年起,李莹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4篇SCI论文,分别发表在细胞、发育细胞等国际一流期刊,总引用超过300次。李莹在博士期间获得吴瑞奖和中科院院长奖。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获得欧洲人类前沿科学研究博士后基金支持(全球范围内评选,每年约70人获得)以及哈佛杰出华人生命科学研究奖(美国波士顿地区评选,每年约10人获得)。成立课题组后,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支持以及人类前沿科学研究职业发展奖(全球范围内评选,每年约10人获得),而该奖项自2003年颁布以来,仅有5名中国大陆学者获得。
此外,李莹曾分别受邀参加2016和2017年度美国神经科学年会、2019年度亚洲冷泉港行为与疾病神经科学会议、2019年清华大学细胞、环路和行为神经科学国际研讨会并作报告,还受邀参加2018年哈佛大学神经内分泌会议并作大会主题报告。
据北京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是首都女性的最高荣誉,主要表彰在首都各行各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女性先进人物和女性先进集体。本年度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涵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政法、宣传、交通、商业、农业、服务业、企业、武警等行业和系统,80%以上来自于基层一线。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北京脑中心在2020年5月进行了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复核工作,根据学校部署,现将2020年度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申请考核制博士生研究生复核结果公示如下:
考生编号 | 姓名 | 报考专业名称 | 报考导师 | 总成绩 | 复试组排名 | 是否拟录取 | 拟录取导师 |
30359 | 颜润川 | 神经生物学 | 轮转制 | 91.8 | 1 | 是 | 轮转制 |
30645 | 陈茹玥 | 神经生物学 | 轮转制 | 89 | 2 | 是 | 轮转制 |
30295 | 张倩如 | 神经生物学 | 轮转制 | 82 | 3 | 否 | |
29685 | 陈万里 | 神经生物学 | 轮转制 | 77.8 | 4 | 否 | |
30301 | 武瑞 | 神经生物学 | 轮转制 | 74.6 | 5 | 否 | |
30663 | 韩尚辰 | 神经生物学 | 轮转制 | 68.6 | 6 | 否 | |
30223 | 索传广 | 神经生物学 | 轮转制 | 67 | 7 | 否 |
如有考生放弃申请,或招生指标增加,则按顺序递补。最终拟录取名单以研究生院公示为准。
考生如对已通过的复核名单存有疑异,请于5月24日中午12:00前将反馈意见发送邮件至cibr_student@cibr.ac.cn,或致电81912670。
注:调档函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待定,将在2020生院博士复核qq群内通知,请各位考生保持联系方式畅通,如有变更及时联系学院。
北京脑中心
2020年5月22日
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结合[研生【2020】4号]《中国农业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复核录取工作办法》文件精神,经生物学院决定,为切实做好复核录取工作,对2020年博士研究生复核安排如下:
一、复核基本条件
凡符合生物学院博士复核要求的考生(复核名单已经在学院网上公布),均有资格参加复核。参加复核的考生经复核合格之后才具有拟录取资格,生物学院将依据材料审核、初选和复核成绩的总和,按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二、资格审核
参加复核的考生必须进行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报名资格者,不予复核,不得录取。
对复核、录取的任何过程中,发现考生提交的信息不符、作假等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录取资格。
博士资格审核已于前期通过邮寄材料的方式审核完毕。其中由于疫情原因未能提供的材料条件允许后请考生尽快补齐。
审核材料(原件):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学生证原件(应届硕士毕业生交验学生证原件,毕业证书入学时交验)、英语证明原件。
考生应提交以下材料备案(已经向我院提交过的资料不需重复提交,仅提交未提交的资料):
《报考登记表》(需考生签字、单位盖章)、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学生证复印件:复印首页及注册页)、身份证复印件(二代身份证需正反面进行复印),硕士成绩单原件(加盖研究生院红色公章或档案馆公章的复印件);《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所在单位党委公章);研修计划(1000字);往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交论文摘要和目录等;专家推荐信(两封)。考生在复核时还可提供公开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证明书、学习(工作)中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作为资质凭证。
此外考生还须提交《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2020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以备导师全面了解考生。
三、复核方式及要求
受疫情影响,2020年本院博士研究生复核将通过网络复核的方式进行。采用学信网高校招生远程面试系统,要求考生采用双机位,一机位使用笔记本电脑,二机位使用手机或平板等。复核期间不得使用耳机。考生端地址https://bm.chsi.com.cn/ycms/stu/,操作手册请见附件《招生远程面试系统考生操作手册》。
四、复核内容与复核时间
复核内容:
1. 15 分钟的个人陈述(结合幻灯片展示,并用英语介绍),内容应包括:个人简介、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以及研究经历和研究设想等;
2. 英语能力测试(5分钟),面试现场抽题方式。
3. 面试老师提问10分钟。
复核时间:2020年5月19日12:00-18:00
请将个人陈述PPT于5月18日中午12点前发送到cibr_student@cibr.ac.cn 。
五、网络复核流程
复核开始前,由复核小组助理抽签决定复核名单顺序,组织考生逐个参加面试。
面试主要程序如下:
1. 身份验证。要求考生出示博士生报名登记表(照片部分)和身份证进行视频核验。
2. 复核场地检查。要求考生摄录本人复核场地,确保复核场地无他人干扰、无参考资料及电子通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
3. 考生个人陈述(提前发送PPT给指定邮箱)
4. 复核小组提问和打分。
5. 复核完成后告知考生面试结束,请退出会议,并组织下一位考生进入。
六、体检
体检时间:另行通知。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入学注册。
七、其他
请考生密切关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网页及个人邮箱,相关信息将会及时公布。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邮箱:cibr_student@cibr.ac.cn;联系电话:010-81912670
生物学院研招办地址:生命科学大楼1001房间;联系电话:010-62731332;联系邮箱cbsyanzhao@163.com (收发材料、咨询) / swxyjy@cau.edu.cn(咨询)。
学院研究生招生复核监督小组在党委领导下负责监督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接受导师、考生的质疑与建议。监督电话:010-62733542。
附件: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2020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docx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2020-5-15
2011年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建立以来,主要资助博士后和青年英才开展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相关,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科研活动。旨在促进北京市博士后事业发展,更好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公布了2020年度获得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名单。我中心共3名博士后人员获得资助,其中获得科研经费资助1名,共计获得10万元;获得博士后国际交流培养“加快推进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引进项目2名,共资助两年,每人每年10万元,共计获得40万元。
一、复试名单
根据《北京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与《2020年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的规定与要求,经过严格审核,决定同意以下申请者参加CIBR-北京大学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复试:
二、复试安排
(一)复试时间
复试时间: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上午9:00
复试形式:综合面试。复试成绩总分为100分。
复试内容: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认识、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等。
(二)复试平台
采用网络远程复试的形式,使用Webex会议系统,腾讯会议系统备用。
(三)复试安排
1、复试资格审查
鉴于疫情防控需要,对考生复试资格的审查将通过在线核验的形式进行,具体核验时间和流程后续将通过邮件通知。对不符合规定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视为资格审查不通过,取消复试资格。拟录取考生待入学报到时,学院将对其有效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等报名材料原件及报考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不符合规定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入学资格。
2、考生复试登录方式
复试前,将由工作人员提前联系考生测试复试的软硬件条件并发送复试会议链接,请考生务必保持电话畅通。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会议室系统,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候考,并主动配合考务工作人员完成身份验证核查、周围环境检查和随身物品检查等,并现场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见附件1),之后进行复试。
(四)成绩计算方式
1)总成绩为复试成绩,复试形式为面试,面试成绩即为复试成绩。
2)面试满分为100分,60分及格。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五)注意事项
1、考生需提前准备的软、硬件条件:
请各位考生准备一个独立、安静、明亮、封闭的场所来参加复试,请考生使用“PC端+手机端”进行测试及正式面试,提前按要求下载好复试所需软件(后续邮件通知),并同时准备好A4白纸若干张以及签字笔2支备用。
2、系统测试安排和在线身份核验:
请考生按要求参加设备及考场环境测试(后续提前邮件和电话通知),并在线完成身份核验,请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原件,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学生证原件以及英语水平证明原件等。
3、如考生未按学校和院系相关规定的要求参加测试或复试的,则视为其主动放弃复试资格。
4、详细注意事项请考生仔细阅读并遵守《诚信复试承诺书》和《北京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须知》(邮件单独发送),请考生提前打印好《诚信复试承诺书》,以便复试开始之前远程现场签署。
附件:诚信复试承诺书.pdf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2020年5月7日
为了促进我国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青年学生对脑科学和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趣,北京脑中心自2018年开始联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组织每年一度的“交叉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几年来,这项活动逐步成为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了解北京脑中心的重要途径。2020年夏令营申请工作从即日起开始,具体活动日期和安排将另行通知。
一、申请资格
1. 申请者须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大学在校三年级学生,2021年毕业);
2. 学习成绩优秀,道德品质良好;
3. 专业背景要求:申请者应具有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材料,电子等相关理工科专业背景,对脑科学和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4. 英语水平良好。
二、申请材料
1.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0年夏令营申请表1份(北大模板中填写,见附件一);
2. 个人陈述(关于个人学术背景、曾经做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未来学习和研究的计划、目标等)1份(北大模板中填写,见附件二);
3. 专家推荐信至少2封,需要至少2位副教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分别推荐(北大模板中填写,见附件三);
4. 应届本科生需提供本科阶段成绩单(由教务部门盖章)1份,前两年半总评成绩排名证明(由教务部门盖章)1份(北大模板中填写,见附件四);
5. 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如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或TOEFL、雅思与GRE考试等成绩的复印件;
6. 其他证明材料(如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或其他原创性工作成果的首页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7. 材料真实性声明(模板中填写签字,见附件五)。
备注:申请表中的“申请专业”请查看附件六
三、提交申请
1. 网上报名
申请人登录网址 http://www.aais.pku.edu.cn/summer(备用网址:http://pkuaais.cn/summer),注册并填写夏令营报名申请表,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6月15日00:00。
备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实行实验室轮转制度,在系统中填写夏令营报名信息时不需要选导师。
2. 申请材料提交
A.电子申请材料的提交
申请夏令营的同学请准备好所有材料后(包括需要签字和盖章的部分)将材料按以下顺序扫描合并成一个PDF文件(推荐信除外),并命名为“姓名-毕业院校-北京脑中心”,然后在夏令营报名网站http://www.aais.pku.edu.cn/summer(备用网址:http://pkuaais.cn/summer)直接上传,电子材料上传的截止时间为6月15日00:00。
扫描顺序:申请表-个人陈述-成绩单和成绩排名证明-英语成绩证明材料-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往届生提交)-其他证明材料-材料真实性声明
B. 专家推荐信的提交:
每位申请人需提交至少2封专家推荐信,请推荐专家在6月15日00:00前将推荐信以推荐老师本人的邮箱发送北京脑中心指定接收邮箱(cibr_student@cibr.ac.cn)。邮件和附件题目请以“北大夏令营推荐信-被推荐学生的姓名”命名,请推荐老师附上电子签名后发送。
备注:报名申请阶段暂不收取纸质申请材料,后续再另行通知。
3. 在网上报名后,申请人可通过查看个人注册邮箱或登录网址http://www.aais.pku.edu.cn/summer(备用网址:http://pkuaais.cn/summer)在个人界面的待办工作项中查询电子材料是否已收到
四、联系方式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http://www.cibr.ac.cn/)
宁老师,电话:010-81912670,Email:cibr_student@cibr.ac.cn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政策咨询:赵老师,电话:010-62760228,Email:ryzhao@pku.edu.cn
报名网页系统疑问:王老师,电话:13311014028 Email:wanghuaxtx@163.com
五、相关链接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通知链接:
http://www.aais.pku.edu.cn/tongzhi/shownews.php?lang=cn&id=976
附件下载链接:http://www.cibr.ac.cn/index.php?s=/List/index/cid/20.html
4月7日上午,北京市市委书记蔡奇到昌平区检查调研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复工复产和科技创新,他强调此次疫情将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带来爆发式增长。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要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善于抢抓机遇,与时间赛跑,加强科研攻关,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生命科学园区。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于2018年成立,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创新团队,产生了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蔡奇查看光学影像中心、载体工程中心等指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是重要的前沿科学领域,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坚持国际标准,引进顶尖人才,搭建全球性研发交流平台,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
蔡奇在检查调研中指出,生命科学园要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强化园区健康管理,落实帮扶政策,精准解决用工、产业链协同复工等问题。要围绕科技战役开展科研攻关,争取在防疫药物、医疗器械等优势领域拿出更多标志性科研成果,抢占现代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战略制高点,要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对接,园区内企业之间加强协作,坚持“产学研用”一体,推动中试产业化基地、研究型医院规划建设,为成果转化提供便利条件。当前要抓紧推进大分子药中试、细胞与基因治疗中试、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平台落地,相关区和部门要做好服务配套,帮助更多企业抱团发展。市领导崔述强、隋振江参加检查调研。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昌平区充分发挥生命科学园创新优势,全力服务保障入园企业开展防疫研发,积极助力科技战“疫”。截至目前,园区已有20多家企业和单位直接参与防疫药物、医疗器械等研发生产工作。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组织撰写承接国家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形成了涉及神经生物学、计算神经科学、儿童青少年脑智开发等7个细分领域的25份研究报告,为承接国家脑计划重点任务组织和重点项目争取、确立,和发挥国家脑科学北方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打下基础。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组织撰写承接国家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形成了涉及神经生物学、计算神经科学、儿童青少年脑智开发等7个细分领域的25份研究报告,为承接国家脑计划重点任务组织和重点项目争取、确立,和发挥国家脑科学北方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打下基础。
3月27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和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脑科学中心)分别召开理事会,总结回顾北京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取得的成绩与经验,研究部署量子院和脑科学中心下一步工作。
脑科学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北京市副市长、脑科学中心理事长隋振江主持会议并讲话。执行理事、市科委主任许强,中科院院士贺福初,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龚旗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脑科学中心主任饶毅、罗敏敏等脑科学中心理事和部分理事委托的代表出席。
隋振江指出,脑科学和类脑研究是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方向,脑科学中心经过两年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体制机制突破、人才引进、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建立了以独立实验室为核心、技术辅助团队和行政保障团队为双支撑的“一体两翼”的运行体系,为开展好脑科学和生命健康领域原创研究、更好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隋振江强调:
在保障脑科学中心一期顺利运行的同时,要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建设,争取在2020年取得更大进展。
要进一步加强“小核心、大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北京地区在生命科学领域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与各理事单位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促进京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资源整合,进一步探索科研开放合作机制。
要加强科技成果积累和梳理,探索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战略性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
要加强国际交流,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人用人机制,用好各项引才聚才政策,大力引进顶尖和青年人才。
理事会审议通过了组织机构调整、工作进展报告和工作计划、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等三方面的5个议题,充分肯定了脑科学中心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市科委、市人才工作局、市财政局、海淀区政府、昌平区政府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列席会议。
王同飞实验室研究概述:
王同飞实验室主要研究新陈代谢相关的生理机能调节。我们近期关注小鼠下丘脑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功能,着重研究两个方向:体温调节和生物节律调节。实验室的长远规划是哺乳动物的冬眠现象,以及可能的临床应用。
我们实验室的研究以科学问题为导向,不拘泥于特定技术。现代神经生物学研究强调多学科交叉;相应我们的研究手段丰富多样,包括电生理、显微成像、光遗传学、神经网络示踪、单细胞测序、质谱,以及动物行为学分析。我们也积极参与新技术的开发合作。
王同飞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得生理学博士,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Lily Jan实验室进修博士后,现已加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招聘岗位
一、技术员
岗位职责:
在PI指导下,参与和辅助前沿科学研究。
应聘要求:
1.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有生物医学研究相关研究经验的应聘者优先;
2. 工作认真负责,有学习动力。
薪资福利:
1. 北京脑中心将根据应聘者的经验及能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及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带薪年假、体检、补充医疗保险等福利;
2. 根据家庭需要安排住房;
3. 应聘者如果有继续深造的打算(无论本校或海外),实验室全力支持,提供切实帮助。
二、管理员
岗位职责:
协助PI管理和处理实验室日常事务。
应聘要求:
1.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熟悉生物医学实验室运营的应聘者优先;
2. 工作认真负责,细致耐心;
3. 有在本实验室长期工作打算的应聘者优先。
薪资福利:
1. 北京脑中心将根据应聘者的经验及能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及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带薪年假、体检、补充医疗保险等福利;
2. 根据家庭需要安排住房。
三、助理研究员
岗位职责:
作为有特定实验技能的专家协助实验室搭建技术平台,收集数据,维护仪器,以及培训新人,适合寻求长期稳定的研究岗位的应聘者。
应聘要求:
1. 即将或近期获得博士学位,专业不限,有神经科学相关研究经验的应聘者优先;
2. 助理研究员需熟练掌握本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技术,或者能给实验室带来新的实验技术;
3. 有在本实验室长期工作打算的应聘者优先。
薪资福利:
1. 北京脑中心将根据应聘者的经验及能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及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带薪年假、体检、补充医疗保险等福利;
2. 根据家庭需要安排住房;
3. 帮助应届博士生解决北京户口,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4. 实验室全力支持申请各类人才计划。
四、博士后
岗位职责:
依托实验室进行半独立的科学研究,为今后走上独立的科研岗位做准备。
应聘要求:
1. 即将或近期获得博士学位,专业不限,有神经科学相关研究经验的应聘者优先;
2. 应力争在工作期间做出能够帮助自己获得教职的研究成果。
薪酬福利:
1. 北京脑中心将根据应聘者的经验及能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及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带薪年假、体检、补充医疗保险等福利;
2. 根据家庭需要安排住房;
3. 帮助解决北京户口,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4. 博士后出站优先进入本中心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协助解决全家北京市户口;
5. 实验室全力支持申请各类人才计划。
工作地点: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
申请方式:
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wangtongfei@cibr.ac.cn,标题请注明“姓名+申请职位”。
友情链接: |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园路26号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邮编:102206
Copy right ©2018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29179号
Copy right ©2018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京ICP备18029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