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CIBR,简称北京脑中心)是北京市重点推进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由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于2018年联合建立。脑中心将结合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方向,建立协同创新、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整合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优势资源,搭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综合性实验和研发平台,力争在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领域实现前沿突破。
生物质谱平台是脑中心重要的科研辅助平台,拥有包括Orbitrap Exlporis 480高分辨质谱仪在内的多套高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和Dionex ICS-6000离子色谱系统等分析检测仪器。生物质谱平台为脑中心提供质谱检测技术,色谱分离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和其他组学相关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并与脑中心PI开展广泛的合作课题研究。
因平台发展需要,现招聘如下职位:
高级工程师(1名)
岗位职责:
生物质谱平台的日常运行管理,仪器的运行和日常维护,实验室常规分析方法的实施和技术指导。实验室日常分析任务的分配,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协助平台主任管理实验室的仪器设施和实验方法的开发,协调实验技术员的日常工作。协助管理生物质谱平台日常事务,包括财务、人员、仪器、实验室安全等。协调平台与脑中心其他实验室、平台及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应聘要求:
1. 拥有分析化学或生物化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经过系统的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专业训练,有三年以上液相色谱或质谱使用经验。具有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研究经历和实验室管理经验者优先考虑;
2.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性,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意识;
3. 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实验技术员(2名)
岗位职责:
生物质谱平台的样品前处理,质谱分析,实验室仪器的日常操作和基本维护。协助平台主任完成实验方法的验证工作。协助实验室主管完成实验室的试剂耗材采购,样品管理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工作。
应聘条件:
1. 生命科学或化学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液相色谱和质谱使用经验和样品测试服务工作经验者优先;
2.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性,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意识。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薪酬福利:
中心将根据应聘者的经验及能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保障(具体薪资面议),除五险一金外,还提供补充医疗保险、年度体检、带薪年假等福利;
北京脑中心将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和工作条件,国际化的科研氛围,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以及与诸多顶尖科学家的合作机会。
工作地点: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园路26号院)
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和相关证明材料以PDF格式发送至邮箱massspec@cibr.ac.cn,标题请注明“姓名+应聘岗位”。
本招聘长期有效,招满为止。
仵婷实验室概述
仵婷实验室致力于通过结合先进纳米技术和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段,开发神经科学研究中所需的新型神经界面工具。实验室近期课题为,开发新一代可同时检测大脑中电生理和电化学信号的多模式、高通量的硅基侵入式神经探针及其应用平台。
实验室负责人仵婷博士在纽约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在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相关工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Circuits and Systems等杂志上。仵婷博士即将加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现开始组建团队,期待您的加入!
岗位描述
1) 纳米器件制造与测试;
2) 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
3) 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4) 辅助动物实验等。
说明: 会根据每个团队人员的专长与兴趣安排其中一到两个主要工作职责。
招聘要求
1) 硕士及以上学历(本科生有器件制造及流片经验者可放宽学历要求);
2) 专业背景为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或生物等相关专业;
3) 有超净间工作经验或流片经验者优先考虑;
4) 对科研有热情,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5) 能够长期稳定工作者优先。
福利待遇
1) 薪资:
具体情况根据个人研究背景和经历等面议,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
2) 福利:
a) 按北京市相关规定缴纳社保及公积金;
b) 补充医疗保险;
c) 年度体检;
d) 带薪年休假;
e) 根据个人需求可申请青年公寓(两人共用)。
3) 培养:
有志于继续深造的人员将由PI本人亲自指导,培养模式相当于研究生。
应聘截止时间
本招聘长期有效,招满为止。
联系方式
满足以上要求并对我们科研方向感兴趣的人员,请发送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至邮箱:wuting@cibr.ac.cn
补充说明
对在本实验室有攻读硕士或博士意向的同学也可以联系该邮箱,对优秀的申请人可以进行推荐,具体要求可参考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网站的研究生培养计划。
岗位职责:
1. 实验动物繁育管理;
2. 实验动物给药、采血等基础操作;
3. 动物模型制作与评价;
4. 基因型鉴定等分子实验。
岗位要求:
1. 生物学、药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
2. 熟悉脑立体定位等实验动物相关的手术操作,有较好的实验动手能力,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3. 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工作细致、高效,责任心强,能够主动承担工作;
4. 具有清晰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善于进行沟通交流,能以英语为工作语言者优先考虑;
5. 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
薪酬福利:
根据应聘者的经验和能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劳动合同制享受五险一金、补充医疗保险、年度体检、带薪年假等福利。
工作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联系人:
申老师 Email:lac@cibr.ac.cn
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们了解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京脑中心)渠道,北京脑中心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针对神经科学基础专业知识和前沿研究进展举办培训班。本次培训班为期6天,从2021年1月17日至2021年1月22日,邀请知名专家19位,涵盖14节脑科学相关精品课程、4节专家座谈会、小组文献讨论及文献汇报评比几个环节,共涉及五十多个学时,最终合格学员109人,优秀学员30人。受疫情影响,本次培训班全程采取线上模式。
1月17日,冬季培训班开学典礼线上举行,中心研究员陈坚老师隆重欢迎了参会嘉宾。中心联合主任饶毅教授为大家送上寄语,他指出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科学,分析了中国脑科学发展形势,强调中国的脑科学将是未来发展比较快的学科。随后北京大学李毓龙教授作了“遗传编码探针,窥探神经递质调控”的科学讲座。同学们对李老师的讲座内容兴趣满满,针对讲座内容提出了许多疑问,李老师一一作了详细解答。最后,陈坚老师宣读了冬季培训班的学员规范,开学典礼圆满落幕。
图1 北京脑中心冬季培训班开学典礼
从18日到22日,同学们除了进行神经科学相关课程的培训、专家座谈交流会,还有相应的小组文献讨论环节。
图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毅军研究员为培训班学员上课
图3 北京大学微纳电子研究院杨玉超研究员为培训班学员上课
图4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曹鹏研究员为培训班学员上课
图5北京脑中心李莹研究员为冬季培训班学员上课
22日下午,陈坚老师主持了结营典礼仪式,仪式上公布了30名本次培训班的优秀学员名单。中心联合主任罗敏敏老师祝贺了全体冬令营学员并致美好祝愿。本次冬季培训班活动圆满落幕!
一、中心简介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Chinese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Beijing)成立于2018年3月22日,是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推进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将结合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方向,建立协同创新、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力争在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领域实现前沿技术突破。
中心由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共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将重点围绕共性技术平台和资源库建设、认知障碍相关重大疾病、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脑认知原理解析五方面开展攻关,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成为国际一流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研发机构。
中心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是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纳入未来科学城规划范围。现有实验用房10400余平方米,19个独立实验室,9个技术辅助中心。计划到2022年,建成6万平米的研究大楼、50-60个实验室,形成包括各类研究员、博士后、研究生和技术行政辅助人员约1000人规模的研究队伍,其中外籍科学家达到25%的比例,博士后人员将成为中心科研团队中的主要研究力量。
二、主要研究领域
中心将瞄准世界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前沿和国家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战略急需,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成为国际一流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研发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包括:
神经生物学:从分子、细胞、发育、环路、系统、行为等方面解析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决策、社会行为、情感情绪和睡眠等在内的脑认知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基础,揭示大脑认知功能活动的分子机制与调控模式,获得多种模式动物及人脑介观结构与功能神经联接图谱。
计算神经科学:研究创新型神经计算算法、大规模神经生理数据分析方法、类脑通用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系统)、神经环路建模及计算原理、神经信息编解码理论与脑机融合技术、脑机交互与智能生长、类脑信息处理模型与系统、类脑智能机器人等新型类脑智能体和发展类脑智能产业生态体等大方向开展研究。
疾病的神经科学:在脑认知功能神经环路基础及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研究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或发育缺陷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包括阿尔兹海默症(AD)、帕金森(PD)、孤独症(ASD)、抑郁症(MD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脑肿瘤等。
儿童青少年脑智开发:加强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神经环路研究,探究共情、学习记忆和意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基于对人脑认知功能发育规律和机制的解析,研发用于脑智开发与素质教育的新技术、新措施;建立基于家庭、学校及社区等的脑智开发平台。加强病理心理学、强迫症和多动症等相关研究。
神经科学新技术:研究神经示踪、神经活动记录、神经调控、光学成像、以及微观、介观和宏观的脑图谱绘制新技术;研究神经系统单细胞基因、蛋白分析与细胞类型图谱技术。
技术平台建设:推进建设神经生物现代成像平台、脑基因分析平台、脑机智能系统平台等平台建设,建立国际领先的神经活动观测、调控和脑图谱绘制技术平台,制备出系列认知障碍相关重大脑疾病的猕猴模型;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健康与疾病人群、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等大型队列,以及临床信息、生物样本、脑影像和人脑标本等资源库等。
三、博士后招收条件
2020年4月,中心为培养面向的国家脑科学战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探索新的博士后培养创新机制设立了“自招博士后”。
“进站博士后”和“自招博士后”招收条件如下:
(一)进站博士后招收条件
博士后申请人应具有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和学历,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1)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著;
(3)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申请人的进站研究计划需与合作导师的科研课题或研究内容相关。
(二)自招博士后招收条件
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训练,能够保证在职期间全职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中心鼓励招收在国外高校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或外籍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福利待遇
(1)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具体情况视个人研究背景和经历、科研能力和合作导师的具体评价确定,特别优秀者年薪最高可达40万)。
(2)按工资全额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3)优先保障博士后住房。
(4)提供“补充医疗保险”、公费体检、带薪休假等。
(5)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为博士后本人办理北京市户口(自招博士后参照中心工作人员标准)。
(6)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竞争性申报国家“博新计划”、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等(自招博士后除外)。
(7)协助解决博士后子女入学、入托工作(自招博士后参照中心工作人员标准)。
(8)博士后期满出站后优先录用,录用后按照国家政策为博士后及随迁人员协助办理北京市常住户口(自招博士后除外)。
五、报名要求
申请人发送个人简历至报名邮箱,简历中应重点阐明博士期间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和取得的成果、个人兴趣点和拟从事的研究方向。
六、联系方式
对中心PI研究方向感兴趣的申请人请将应聘邮件发送给各PI。
咨询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81912669
电子邮箱:lixia@cibr.ac.cn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园路26号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2021年招收博士后计划
经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审核,我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招收2021年 “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面试名单公示如下:
如有异议,请联系cibr_student@cibr.ac.cn或010-81912671。
北京脑中心教务部
2021-01-28
经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专家严格审核,拟录取以下同学为2021年北京脑中心冬季培训班学员。
请以下同学在2021年1月13日中午12:00前发邮件到cibr_student@cibr.ac.cn, 邮件主题:2021冬令营。邮件内容:XX(姓名)是/否 参加2021北京脑中心冬季培训班。如超时未回复视为自动放弃此次培训机会。
现就首都医科大学202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拟录取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1年1月11日至1月15日,在此期间如果对拟录取结果有异议请拨打咨询电话:010-81912671。
拟录取名单如下:
北京脑中心教务部
2021年1月11日
根据《首都医科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简章》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2021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的规定与要求,经过严格审核,决定同意以下申请者参加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复试:
具体面试时间及面试流程请关注邮箱通知。
北京脑中心教务部
2020年12月14日
为推动京沈双方在脑疾病与脑科学领域的深入合作,加深对脑及脑疾病的认识,促进基础研究成果更好更快转化,为脑疾病的诊疗贡献力量,在沈阳市科技局的组织与领导下,联合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自动化所、东北大学为代表的两地专家将共同举办“京沈脑疾病与脑科学论坛”,论坛定于2020年12月19日召开。本论坛将通过线上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热切期待大家相聚云端。
21世纪是脑科学的世纪,更深入的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已经成为目前全人类面临的紧迫课题。我国也于2018年启动了“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中国脑计划)”,并将脑科学研究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标志着脑重大疾病防治与脑机新技术研究已成为国家科技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次论坛将在京沈合作大背景下,联合北京与沈阳地区的专家学者,一同分享神经科学、脑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前沿资讯。本论坛旨在为两地的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青年学者等搭建一个聚焦前沿、专业深入、长期稳定的学术平台。组委会热忱欢迎京沈相关学科同道积极参与,期待各位对脑疾病与脑科学的前景与未来提出更多真知灼见,期待大家齐心协力为学科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论坛时间
2020年12月19日 论坛形式 线上视频直播 会议流程
经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理事会会议决定,2020年12月8日,授予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京脑中心)2020年度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实验动物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北京脑中心的辅助平台之一,目前已开展实验动物繁育饲养、兽医、资源保存与共享、生物净化、胚胎和精子冷冻、动物订购、技能培训和动物疾病模型制作等技术服务。
中心实验动物设施包括一期和二期,一期实验动物设施于2019年7月12日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并已投入使用。一期实验动物设施占地面积约有1500余平米,设有大小鼠饲养室、胚胎操作室、行为学实验室、手术及成像等功能区,配备了独立通风笼(IVC)、步入式洗笼机、柜式洗笼机、水瓶灌装机、脉动真空灭菌器、换笼工作台、高通量氙光传递窗等饲养相关设备,以及生物安全柜、脑立体定位仪、小动物呼吸麻醉机、活体成像仪等实验仪器。二期实验动物设施已完成设计,包括啮齿类实验动物设施(约3万笼),ABSL2和非人灵长类研究设施。
中心设有饲养、兽医、胚胎操作、动物模型、设施维保等小组,全体员工致力于保障实验动物质量和福利伦理,为科学家提供优质的实验动物相关技术服务。
实验动物中心网站:
http://laboratory-animal-resource-center.cibr.ac.cn/
友情链接: |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园路26号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邮编:102206
Copy right ©2018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29179号
Copy right ©2018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京ICP备18029179号